导读:本文是由匿名网友投稿,经过发布关于'原创民办校摇号结果出炉:鸡娃的时代,要结束了吗?'的内容
一、教改,是动真格的!
前天,全北京市2020年登记入学、公办寄宿、民办校招生计划已出,包括诸多热门的海淀和西城名校。
由此可见,公办寄宿和民办摇号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太可能存在中间玩猫腻的可能性。
也是这几天,上海民办学校的摇号结果出炉:
电脑随机录取使用全市统一软件,全程录像,过程和结果接受公证机构的监督,现场向市、区两级教育行政、督导、监察部门以及学校家委会代表等公开,确保公正公平。
摇号的录取结果会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告知家长:
有没有发现,2020年教育改革动作频频,而且都是大招?
多校划片、发布负面清单,再加上去年的高考全面取消高校自主招生,启动强基计划。
不少家长很迷糊,不知道怎么解读这一系列的动作。
根据我了解的一些比较高层的信息,教改是要动真格的,这是顶层设计的必须推进的改革。
我在文里已经提过好几次“点线面体”思维了,既然叫做“思维”,就意味着它是分析任何复杂事物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只用一次。
理解教育改革,当然也需要用“点线面体”思维。
从“大体”上来说:中国一直以来都是5年、10年做计划的,意味着一盘棋下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你才能看到效果。
在教改的中长期规划中:
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2020年开始,到2035年这15年的时间,中国要实现的目标是,成为教育强国。
从教育大国迈入教育强国,这意味着:
高效!自主!从粗放转向集约,最大化的开发人才资源。
而这也是为了匹配中国发展到现阶段,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大面”上,中国未来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国际环境,比如美国对中国的制约会常态化,像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仅仅是一个开始。
越发严峻的国际环境意味着未来中国的人才,大部分都必须自主培养,从而实现自主创新和文化输出。
这一波自主创新所需要的人才,是比拼学习效率、自学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而不是靠填鸭的“计算机型人才”。
所以,教改无论遭遇多大的阻力,都会是国家强力推进的。因为不改,就没有未来。
二、减负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从粗放转向集约
明白了这个“大体”上的变化与规划,我们来看一下减负,这是一盘下了好几年的大棋。
2017年之前,是在推动校内减负。
2017年开始推动校外减负:从源头上剪断社会培训、竞赛与中小学招生录取挂钩的利益链。
2019年强基计划再次严格收缩社会培训、竞赛与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挂钩的利益链。
2020年直接发布“负面清单”,这说明该扫的阻力已经扫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重拳打死老师傅。
为什么国家要坚决减负?
必须强调:减负不代表不学习,而是要学的更综合、更有效率、更有兴趣。
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典型的粗放型。
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估数据就是世界经合组织会发布的国际学生评估PISA报告。
2009年、2012年,中国学生PISA成绩排名第一;
2015年,中国学生PISA成绩排名第十;
2019年,中国学生PISA成绩排名第一。
这个成绩看起来还不错吧?至少说明中国教育是前10的,还得过三次第一。
别高兴得太早,再来看看平均学习时长:
从2009年-2019年,中国平均每周学习时间是57个小时。
而芬兰每周学习时间只有36个小时。
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长多了一倍。
跟东亚的几个以高压著称的国家相比:
中国学生学习时间也是最长的:比日本多10个小时;比韩国、新加坡多6个多小时。
以下为2015年和2019年的PISA报告。
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如果放在企业里,那绝对是需要即刻优化的数据:
投入两倍的时间,才达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这说明学生们大量的时间做的是“无用功”,而这些“无用功”占据了本该让孩子玩、思考和发展兴趣的宝贵时间。
美国教育学家曾提出衡量教育的两种指标:知识回报和感情回报,所谓的感情回报,就是你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对所学的东西是更加感兴趣了,还是更厌倦了。
恕我直言,中国大部分孩子是越学越累,高考后撕书扔书,大学后沉溺于打游戏都是表现。
教育的感情回报,会成为全面减负后追求的目标。
三、教育均衡化,是减负的配套措施
说完减负,不得不提另外一盘大棋——教育均衡化。
因为如果教育无法均衡化,意味着仍然有大批量的孩子会挤破头去某些所谓的顶尖名校,而学校的各种暗地里的选拔必然再次跟“超前学习”挂钩。
明面减负,暗面增负就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所以教育均衡化的大棋,从2013年就开始了,这个时间早于校外减负的时间(高层政策制定者心里门儿清)。
《重磅!北京西城宣布多校划片:学区房凉凉?别天真了!》文章里提到的北京取消共建生,是2013年开始的。
2015年牛小频繁兼并渣小,推行教育集团化建设。
2016年,北京中考招生新增“校额到校”,要求优质高中,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额定向给到普通的高中。一个在普通的中学的学生,只要关注自己在学校内部的排名,不需要进行全区的竞争,就可以进入优质高中。
2019年,海淀、东城开始多校划片。
2020年,西城开始多校划片。并且公民同招,民办学校要与公办学校同时招生,不允许提前招生。“公民同招”、“超额摇号”、“不准跨区招生”。
以上的所有看似零散的“棋子”,都在布局同一个棋面:教育均衡化。
所以今年摇号仅仅是个开始,未来摇号会成为大趋势。
无论是否摇到自己心仪的学校,我真的觉得不要为摇到而沾沾自喜,也不要为没有摇到认为孩子将来都玩完了。
因为在全面减负的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国家会把所有选拔和任何超前学习脱钩,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都严格跟着大纲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变通能力。
所以最终比拼的是家长是否能够跟上教改的步伐,及时转变教育思路。
四、两种孩子,两条培养路线,你适合哪种?
明白了大面上的变化与规划,我们来看一下国家为两类孩子留出的两条路。
一类是所谓的超常儿童,也即在数理化方面有超高天赋的孩子。
从人大附小开始“早早培”的招生,到西城的八素八少,都是为了这类”真天才"的发展和培养。
强基计划里对于这些超常儿童的培养也有衔接,一条路贯穿打通:匹配最好的师资专门培养这些超常儿童。
另一类就是普通儿童:包括曾经被各种生拉硬拽,靠填鸭式教育培养的“伪天才”。
对于这类孩子,过去要花绝对多数的时间去超前学习,而未来,国家要把所有选拔和任何超前学习脱钩,并建立综合评价孩子素质的机制。
那么,一个真正方向性的问题家长就必须认真的考虑:
是继续在超前超量学习上投入,还是给孩子腾出更多的时间均衡发展?
五、2020,后教改时代,孩子的奋斗方向是什么?
后教改时代,孩子的教育规划何去何从?
我可以明确的划答案给大家:
国家要求对学校每个孩子的校内有全面综合的评价从而成为未来招生的评价方式之一,虽然怎么实施还在尝试中,但可以肯定的是:
风向已经变了!
如果要给大家建议的话,不用老是想着给孩子报各种班,填满他们的生活,反而应该适当给孩子留白,锻炼他的自我管理能力,给到他们自由探索天赋兴趣的空间。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在人文、艺术、体育、以及数学思维这几个方面的良好环境,让孩子在丰富的环境里多面尝试。
所谓人文:就是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在大量阅读中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讲故事的能力。
艺术:尝试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审美的环境,并提供让绘画和音乐天赋充分流动的空间(这也是我们在帝呱呱的排版上尽可能兼顾审美的原因);
体育:鼓励孩子大量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数学:将孩子从刷题和背诵式的数学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因为除了天才儿童,学好数学完全无需超前学习,弄清楚教科书里的全部概念,不要背诵公式,而是搞清楚公式里每个符号的含义,能够想明白某个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什么结果,这才是学习数学的王道,而非反复大量刷题。
一个简单判断数学是否学的好的方式,就是看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强不强,而不是看他的算数快不快。
这样的孩子,在未来一定会享受到这波教改的红利。
我不认为鸡娃的时代要结束了,我反而认为,鸡娃的方向要转向了,像帝呱呱从开号第一天起就强调孩子的“好奇心”、“内驱力”、“创造力”,将会逐渐成为各路妈妈不得不走的路,时代需要的牛娃们会在这里汇合。
当然,我也会结合“负面清单”的内容,和大家分析具体怎么学,学什么,以及怎么培养孩子的学科素质。欢迎大家探讨和交流。
后记:
最近正值全国幼升小的报名阶段,不管是我们团队中,还是身边的朋友,非常多的家长都正在经历这个“煎熬”的阶段。尤其今年因为疫情、因为教改,给以往本就复杂的升学又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们希望能带大家从更长远的角度去看现在的变化。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里,也许很多问题就更透彻了。
今天是520,希望大家放下手头的烦恼,更爱自己一些❤️。
谢谢你关注帝呱呱星球,这里有传说中的海淀、顺义妈妈。因为地域和工作的原因,我们得以接触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育儿理念,希望和你分享鸡娃时代里不一样的育儿新认知、帝都新生活。
欢迎你来和我们聊一聊。
十一姐:jizhemama82
诞姐:hidanjie
责任编辑:
编辑: 匿名
本文网址:http://db1x.com/news/1013395.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匿名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一线导报网的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