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版图新增首家科创板公司,长虹控股集团转型逻辑验证
稿源: 一线导报网 编辑:匿名 时间:2023-06-29 17:26:49

导读:本文是由匿名网友投稿,经过发布关于'产业版图新增首家科创板公司,长虹控股集团转型逻辑验证'的内容

6月27日,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华丰科技(股票代码:688629)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锣上市。作为绵阳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华丰科技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华丰科技的控股股东为长虹控股集团。随着前者的成功上市,长虹控股集团已经成功打造了7家上市公司。在明确“国有资本投资控股”定位后,长虹控股集团展现了势如破竹的态势。

不断取得成果的背后,长虹控股转型有着怎样的逻辑?

争优基因传承

探讨长虹的转型,需要从华丰科技的发展历程寻找线索。

华丰科技主要从事光、电连接器及线缆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其发展历程充满着传奇色彩。在成立之初,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基础薄弱,航天使用核心配件和高端通用芯片长期依靠进口。怀着“产业报国”的理念,华丰科技扎进了这一技术领域。

技术的路并不好走,哪怕在2017年,速率为6.125Gbps、10Gbps、25Gbps的连接器仍然被国外高度垄断。但华丰科技始终在坚持技术沉淀,直到2019年,华丰科技开发出了10Gbps、25Gbps速率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并顺利实现了量产,此举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我国企业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保障了关键元器件的自主可控。2020年公司研发的56Gbps背板连接器产品也已通过客户认证,并已在战略客户设备中大批量使用。

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华丰科技逐步获得市场认可。从神舟一号到如今的神舟十六号,华丰科技为“神舟系”护航24年,先后为航天发射系统、运载火箭系统、航天服系统、载人飞船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空间应用系统、空间实验系统和着陆系统等大量配套。除了航天、中电、中船、兵器等航空航天及防务集团下属单位,华丰科技的客户还涵盖了华为、中兴、诺基亚、烽火等通信设备制造商,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等汽车制造厂商。

梳理华丰科技的发展可以看到,其坚持技术创新、突破垄断的发展模式,与控股股东长虹一脉相承。长久以来,长虹始终强调技术的价值,集团及旗下公司攻破多项核心技术,积极推进10项“卡脖子”技术和19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攻关。成功自主研发了MCU智能控制芯片,具备超低功耗工艺,实现“国产芯”替代“进口芯”。智能家电的智造升级,打破了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设备“信息孤岛”。长虹在技术上的“争优基因”,一定程度上为华丰科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技术底座,长虹60多年来的发展经验也为华丰科技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一方面,长虹积极打造“智慧家庭”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强化智能家电等成熟产业转型发展,同时加快在新能源、半导体、计算存储等新兴产业布局。长虹在产业链条上的深耕、以及积累的庞大市场和用户,也进一步为华丰科技提供了多方位支持,保证了其健康持续经营。

另一方面,长虹历经60多年所积累的管理能力以及当前正在进行的体制机制创新,也帮助华丰科技进一步释放了动能。据悉,华丰科技在2019年、2021年两次实施骨干员工持股,据招股书显示,华丰科技员工平台持股比例高达19.35%。同时,华丰科技建立了专门的项目推进激励机制,搭建了超额利润分享体系,将超过预期目标部分按比例进行再分配,引导员工通过价值创造获得利润分享。通过这一方式,员工获得了长效激励,更能够发挥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从而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总结来看,持续深耕技术、历经大浪淘沙的洗礼,都离不开坚实的后盾。华丰科技成功上市背后,控股方长虹的基因传承和经营成果传递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么,华丰科技的成功上市,对于长虹意味着什么?

“7+3”新局面确立

实际上,从1958年至今,长虹已经经历多次转型,此次华丰科技的成功上市,是新一轮转型的又一个阶段性成果。

在此前的转型过程中,长虹逐步覆盖了智能家电、核心部件、IT服务、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2021年,长虹发布实施《长虹控股集团公司变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本投资控股”定位,推动公司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型、由经营管理向投资控股迈进,以“若干上市公司和新兴产业”为主的扁平化资本和管理架构规划形成,进一步提高子公司经营自主性,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这次转型是对此前产业布局的系统性梳理,也是对下一阶段的布局。首先,围绕“管资本”以及“投资控股”的方向,长虹统筹协调各业务板块,以技术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近年来,长虹在冰箱压缩机、大数据存储、轨道交通电源、物联网模块等多个细分产业的进行了布局。其次,扁平化资本和管理架构,配合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各业务板块的积极性。长虹通过授权经营有效激发传统产业的团队活力,持续开展员工持股工作,进一步健全了“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长效激励机制。

一方面,华丰科技的成功上市是长虹转型策略的又一次确认。在华丰科技之前,长虹华意在全球冰箱压缩机市场占有率突破30%,连续11年稳居全球第一;长虹佳华在国内ICT行业领域名列前茅,多年蝉联数字生态增值服务商十强;长虹航空电源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长虹能源已经形成“碱电+锂电”双核心业务体系。如今,华丰科技的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与此同时,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华丰科技营收分别为7.23亿元、8.31亿元、9.84亿元,营业稳定持续增长,复合增速达到23%。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064万元、7554万元、9878万元,净利润实现飞速攀升。这充分表明了长虹控股体制机制创新的价值。

另一方面,华丰科技进一步补全了长虹的版图。华丰科技上市后,长虹在资本市场已形成“7+3”的新局面,即7家上市公司(四川长虹、长虹美菱、长虹华意、长虹佳华、长虹能源、中科美菱、华丰科技),3家新三板挂牌公司(长虹民生、长虹格润、爱联科技)。

上市公司矩阵的形成,表明长虹的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将进一步坚定长虹的转型步伐。

那么,转型中的长虹,未来还将呈现怎样的发展?

“企业航母”启航

由于此前长虹已经在打造“智慧家庭”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强化智能家电等成熟产业转型,如今又形成了“7+3”的上市公司矩阵。至此长虹已经以产业和资本双向赋能的“企业航母”。

首先,在品牌上,产业和资本的齐头并进,让长虹的管理架构更加清晰且透明,同时全面提升了长虹的品牌价值。对于市场而言,长虹的各个业务板块接受资本市场的全面监督,能够基于客户更大的信任感。同时,进入资本市场,也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度,提高品牌影响力。本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2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长虹”品牌价值达2039.68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这也客观上印证了“7+3”局面的价值。随着相关上市公司持续精进,长虹的品牌价值势必还将进一步提升。

其次,在产业上,系统化布局使得长虹能够实现业务的彼此联动,业务之间是有机整体而非孤立存在。比如,压缩机可以配套成熟产业的冰箱品类;半导体产业赋能智能家电;新能源布局打通产业链……这样的业务系统化、能力体系化建设,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价值流转、共享,为长虹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更强劲的动能。

此外,在布局上,产业和资本的双向赋能,让长虹的业务孵化与发展能够兼具技术、产品和资本,从而以更高效的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完成跨界布局。目前,得益于这一模式,长虹在新能源、半导体、计算存储等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加快发展步伐,并在高安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锂电回收装配、物联网安全等多个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新兴产业发展全面“起势”。2022年全年,长虹控股实现收入同比增长36.38%,增长势头已经显现,未来随着更多业务板块的能量释放,这样的增长趋势还有望持续。

随着华丰科技的成功上市,长虹的转型再迎阶段性成果。在此过程中,长虹印证了“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型、由经营管理向投资控股迈进”路线的合理性,也印证了扁平化资本及管理架构、体制机制创新的科学性。随着“7+3”新局面的形成,长虹控股形成了联动的业务,完善的产业版图以及良性运转的体系,逐步打造了产业和资本双向赋能的“企业航母”。着眼未来,发展动能已经显现,长虹势必还将进一步取得更多突破。


编辑: 匿名

本文网址:http://db1x.com/news/1070188.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匿名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一线导报网的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