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是由匿名网友投稿,经过发布关于'作为老师,我觉得“钟美美”模仿秀还挺可爱的'的内容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老师】
因模仿老师走红的“戏精”男孩儿“钟美美”恐怕没有想到,自己的模仿秀会引发这么一波舆情。现在关于视频下架事件,最新的说法是,“钟美美”的母亲吴琼称是自己让孩子隐藏视频,原因是担心网络上的评论好坏掺杂,对孩子造成影响:
“我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火了,他就是个孩子。只要学习不下降,兴趣爱好方面我不会加以制止。”
是的,他只是个孩子。模仿老师也许只是因为好玩儿,可教育部门的“关怀”、学校的“引导”、班主任的“心理疏导”,种种信息让整件事情看起来格外复杂,也让“钟美美”这个鹤岗小男孩儿深陷舆论之中,背负了一些来自网络世界的压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钟美美”的模仿秀还挺可爱的,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模仿老师,老师在办公室模仿学生,其实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我读书那会儿,我们班同学就经常模仿一位教导主任。他也是我们的任课老师,平时的口头禅是:“我在楼下就听到你们班在嘻嘻哈哈了!”所以,每当他走进教室来上地理课,总有调皮的男生模仿他喊话,而他也会相会相应地呵呵一笑作为回应。
还有一位男老师,个性分明,口音很重,但在教学上十分认真负责。他对我们真的是尽心尽力!那会儿我们成绩不好,他就常常用那家乡口音痛心疾首道:“人要脸,树要皮!你们考出这种成绩来,到底还要不要脸了!!??”
我们当然懂得老师的心意,但这句话真的太好玩了……所以也一度成为我们这群不成器的学生模仿的对象。
直到今时今日同学聚会时,我们还会回忆这些梗。每年教师节,也会回母校去,看望这些老师。
可惜那会儿的互联网世界不像今天拥有这么多的玩法,不然,我觉得我们不少有才、有趣的老师都有出圈的资本!
在“钟美美”事件中,当地教育局回应媒体质疑时表示,“学校的确与孩子接触了,希望从正面引导孩子拍一些正能量作品。”
教育主管部门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小圈子内的模仿是一回事儿,上升到更广阔的互联网空间中,就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在学校里,我们一般不会去干涉学生的网络生活。他们发了些什么微博,拍了什么视频,在不违反校纪校规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我们都不会去干预。可是当一条微博或是一条视频成为网友们疯狂转发、评论的爆款,变成舆情事件后,校方和主管部门就会感到压力。因为无法预测舆情动态、走向,也无法预测舆情会给相关学生、老师带来何种潜在影响,所以会选择主动介入。
与此同时,一些老教师也不一定能接受年轻人的表意尝试,一些观念保守的老师、校领导可能也会将此视为“沉迷网络”、“不务正业”。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代沟使然,也是教育理念的差异使然。
有一些网友提出,这个所谓的“引导”到底是怎么做的?有没有以势压人?因为我们都不在新闻现场,所以这个问题此处就按下不表,不作讨论了。
平心而论,我觉得一个教师模仿秀算不上是绝对的负能量。视频中的那些嬉笑怒骂恰恰反映了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鲜活而真实的日常。
随着各大网络平台的发展,教育类资源层出不穷,愿意走网红路线、平民路线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也越来越多。可是,并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愿意成为网红的。被模仿者是否能够接受视频里呈现出的自己?网络包罗万象,被模仿者又是否能接受这些对自己的品评呢?这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
就说我身边的一个例子吧:一位老师班上有个学生把她在学校网站上的照片,配上她的口头禅做成了表情包:“XXX,你要加油呀!”“X班,比你们乖多了!”“你去重默吧!”“你们怎么这么拎不清?”等等。
在旁观者看来,这些表情包内容很正常,没有特别过份的东西,甚至堪称“神还原”。对于从小就在互联网世界里摸爬滚打的学生来说,在网络上制作表情、发表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但这位老教师就明确表示不能接受,认为学生没经过她的同意,就做这样的东西出来是在对她进行网络暴力……这种负面情绪如果传导到教学中,无疑会带来一些尴尬和麻烦,也伤了师生之情。
当然,表情包和模仿秀还是两个概念。前者会呈现真实的肖像,而后者只是一种手眼身法步的虚拟呈现。但我觉得这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一个二线城市公立中学里的故事,和“钟美美”同学遇上的事儿,本质逻辑是相通的——师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在互联网媒介中的产生文化经验不同,在对具体问题的体认上就会产生分歧和冲突。
而且,在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日渐复杂的今天,不同群体对于“师道尊严”的理解也是相异的。如果被“钟美美”模仿的老师本尊觉得不能接受他的视频,或者觉得自己被冒犯到了,那小朋友是不是应该先尊重老师的心理底线,下架这些素材呢?
在现实生活中,互联网可以解构任何人,也可以建构任何人,所以我身边的老师们,无论是中小学老师,还是大学老师,对此都是比较敏感的。
再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大家都在上网课,一些老师就很担心学生会把自己上网课时候讲的一些话断章取义传播出去,如果是小范围的传播也就罢了,可如果引发了不必要的误解,甚至是不良社会影响,又该怎么办?毕竟现在一些自媒体跑得很快,抓住了话题,未必会详察事情的来龙去脉,或是采访当事人,就把文章发出去了。
如若上升到学校管理的层面,那需要兼顾的问题就更多了。针对“钟美美”他们那儿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表态,网友们也在讨论,究竟什么样的素材才能展现校园里的正能量?一些尽职尽则的好老师不正是“钟美美”模仿的样子吗?
现在不少中小学都在做微信公众号,为的是塑造学校的正面形象,传播正能量。但其实文章制作者对于正能量的理解和表现,主要是围绕学校取得的成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成绩展开的。学校会在相关文章中侧重突出自己的软硬件条件,侧重于宣传自家的升学率、自家的百强率、自家的学生如何“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自家有多少特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获得了哪些成就,以此达到展现校园文化,吸引优质生源的目的。
这些内容当然是正能量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也确实是学校希望展示出来的文宣样本,因为这些宣传的受众主要是在校学生的家长、想送孩子来的家长和有志于报考的学生。
但对于长期混迹各平台的网友而言,正能量有时候不意味着完美,网友们或许更喜欢一些带有互联网风格的正能量,比如一位老师上课说的段子,一个顶级学霸是如何兼顾成绩和保护秀发的,学校食堂做了哪些神奇料理……总之就是一些带梗的烟火气,而不只是他们考了多少分、得了多少奖之类的常规教学内容。这是也无可厚非的,学校以教书育人为本务,确实不必过多费心于文宣工作,更不必从流量思维出发做一些吸睛文章。而这一点从侧面也说明了,校内老师和管理层对于正能量的理解,还真和普通网友的想法是既重合,又背离的。
在互联网文化极其发达的今天,师生之间如何在平等、开放、包容的文化框架下形成良性的互动,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大问题。就“钟美美”小朋友近期的遭遇,我最后还想说的一点是——我们当然希望学生尊师重教,但有时候,要当学生的老师,可能真得先尝试着去当学生的学生,了解他们的话语和想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某种程度上,也是契合素质教育的理想和要求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
编辑: 匿名
本文网址:http://db1x.com/news/1035293.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匿名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一线导报网的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